投资常见误区(四):投资就要天天紧盯市场?

摘 要

  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投资成功,没有“天生的大师”,也没有“永恒的韭菜”,也许你离投资成功只差几个误区的距离。 本期“投资常见误区”将展开第四个误区: 投资必须广泛追踪

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投资成功,没有“天生的大师”,也没有“永恒的韭菜”,也许你离投资成功只差几个误区的距离。

本期“投资常见误区”将展开第四个误区:

投资必须广泛追踪财经新闻,紧跟市场动态。

做任何投资决策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撑,但市场中充斥着各色信息,一些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做出决策,但大多数信息都是并不与投资者直接相关的、甚至会干扰投资判断的噪音。投资者不需要、更没必要有“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的本事,一味接收甚至追踪各种市场消息,不但劳心伤神,还容易适得其反。

与其努力获取信息,不如学会过滤信息。

给信息做减法,回归投资本质

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总是希望寻求一些诸如市场信号、行业风口等信息,来判断买卖时机或者挑选投资标的。

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大致分成两种:事件类和观点类,两者往往总是交织且互相影响。一个事件会产生多个观点,而当某一观点被大多数市场参与者所接受时,则会引发市场行动从而形成新的事件,经济学上有一个术语用来解释这种行为叫作“预期的自我实现”。然而并非所有的预期都是理性的,且非理性预期也可以完成“自我实现”。

拿投资者普遍关心的资产价格走势为例。资产价格是由其基本价值决定的,但同时又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价格并不一定反映了其真实价值。比如,当市场对股价上涨预期过度乐观时,可能会引发盲目追逐热点的非理性交易行为,从而导致特定资产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但价格终究会“价值回归”,狂欢过后便只剩下一地鸡毛。

其实,很多的市场信息对长期投资并无巨大影响,投资者要学会更加理性地过滤市场噪音,回归投资的本质。要明白,投资的目的是通过长期的资产增值来实现财富积累,投资选择和投资组合策略应当为自己的长期目标而服务,大可不必对市场消息过度紧张。

因此,当很多投资者看到由某一市场事件引发的大涨或大跌而想要“做点什么”时,我们一贯的建议都是“什么也别做”。过往的市场经验告诉我们,跟着市场波动“见机行事”往往不能捕捉到任何有效收益,最终还会有损总体回报。

无法有效处理信息,就交给专业选手

当然,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判断机制、更加有条理地屏蔽噪音并非易事,有时即使是在投资中摸爬滚打得很老练的投资者也可能被市场信息所误导而买进卖出,偏离原定投资轨道。

如果不知道如何过滤噪音、或者不想花费精力去过滤噪音的投资者,还可以转而寻求投资顾问的帮助。

投资顾问作为个人投资者的好帮手,可以从资产配置和多元化等多个方面帮助投资者做出建议和决策,帮助投资者构建一个符合自身需求的投资组合;同时,作为投资军师,投资顾问也会每天帮客户关注市场,筛除噪音,给客户的个人投资出谋划策,助其坚持长期投资。

将投资交给专业顾问,既可以省去投资者大量用于收集市场信息的时间和判断市场信息的精力,也降低了被市场无用甚至有害的噪音所干扰而产生不理性投资行为的可能性。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